報道稱TikTok上出現大量鼓勵多動癥自我診斷和藥物治療的廣告
據Media Matters報道,最近幾周,TikTok上出現了大量鼓勵注意力缺陷多動癥(ADHD)自我診斷和藥物治療的廣告,這可能違反了該平臺的醫療錯誤信息政策。美國全國廣播公司(NBC)1月的一份報告揭露了TikTok允許一家健康初創公司Cerebral贊助多動癥廣告,這些廣告宣傳“負面的身體形象,并包含誤導性的健康主張”。
據NBC報道,這些廣告將暴飲暴食和肥胖與多動癥聯系起來:“廣告說肥胖在患有多動癥的成年人中‘患病率高出五倍普遍’,并說接受精神健康障礙的治療可以幫助患者‘停止暴飲暴食’?!睆V告中的人物被垃圾食品包圍著。
盡管報告指出,TikTok后來刪除了這些具體的廣告,但Media Matters的審查發現Cerebral和其他提供多動癥治療的公司的廣告與TikTok刪除的廣告類似。這些廣告似乎是在利用TikTok的多動癥自我診斷現象,其中一些創作者過度簡化了這種疾病,導致觀眾試圖自己判斷他們是否有這種疾病,有時是錯誤的。這可能促使用戶不適當地尋求多動癥藥物治療,如果使用不當,會產生危險的副作用。TikTok上的自我診斷是有據可查的,可能是危險的。
將多動癥的癥狀泛化可能構成醫療誤導,這是TikTok禁止的。Cerebral的一則廣告鼓勵那些 “健忘或健談 ”的女性用戶進行多動癥診斷和用藥。
NBC注意到的另一家公司Done在宣傳多動癥治療,明確鼓勵用戶通過調查進行自我診斷。在其網站上,Done聲稱,“6個問題就足以看出Done是否能提供幫助”,并讓用戶填寫一分鐘的評估。評估并不正式診斷用戶,但告訴他們是否“似乎有可能”進行診斷。評估結束后,Done承諾“幫助你與我們的執業醫師預約”,以獲得正式的診斷和藥物治療。
Done的廣告似乎專門針對年輕用戶,因為它們經常以年輕人發現自己有多動癥為主題,并使用流行的TikTok聲音和格式。
在Media Matters審查的另一個Done廣告中,一個18歲的年輕人聲稱,焦慮、抑郁、落后和 “懶惰”是多動癥的癥狀,可以通過藥物治療得到改善,暗示如果人們有任何這些普遍的癥狀,應該使用他們的服務或尋求藥物治療。
一些TikTok用戶開始注意到大量的廣告涌入,這些廣告試圖說服用戶,他們有多動癥,應該用藥治療。一位用戶在文本中寫道:“制藥公司在運行Tiktok廣告后,說服兒童他們需要開始服用多動癥藥物”,背景中播放著歌曲《Major Bag Alert》(暗示這些公司將此視為一個盈利的機會)。
另一位用戶截屏顯示,就在他們的“ For You ”頁面上出現了呼喚掠奪性廣告的視頻之后,他們立即收到了來自Cerebral的廣告,上面寫著“我認為我有多動癥,但我太緊張了,不敢和醫生談”。
Media Matters稱不正確地服用處方中的多動癥藥物存在醫療風險,包括成癮和過量服用。TikTok不僅允許醫療公司向年輕用戶誤導性地宣傳多動癥治療計劃,而且還從中獲利。
推薦
直播更多》
-
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馬斯克 向Twitter發出收購要約
和外界預期的一樣,特斯拉公司 CEO 埃...
-
特斯拉公司CEO埃隆馬斯克 向Twitter發出收購要約
和外界預期的一樣,特斯拉公司 CEO 埃...
-
筆記本電腦代工廠廣達發布公告 配合防疫政策暫時停工
筆記本電腦代工廠廣達今(13)日發布公告...
-
英特爾公司宣布斥資30億美元 擴建美國奧勒岡州D1X工廠
英特爾公司宣布斥資 30 億美元,擴建...
-
莆田電信積極組織開展安全運營專項工作 強化員工安全意識
為全面落實穩字當頭、穩中求進的云網安...
-
精準落實優惠稅率 河北高企稅費減免超百億元
近日,記者從河北省稅務局獲悉,2021年...
資訊更多》
焦點
- 奇瑞新能源一季度達成50013輛銷量 實現255.4%同比增長
- 昆山重新調整劃定5個靜態管理區 延長靜默期7天
- 受蘋果用戶隱私政策調整影響 科技巨頭2022年營收將減少近160億美元
- 加快湖北數字化轉型 5G信息技術重塑制造業發展形態
- 斯坦福大學團隊發表論文 展示大腦運動皮層神經網絡如何實現新記憶索引
- 廣東首座華南唯一 廣州匯云數據中心入選2021年國家新型數據中心名單
- 慢性疾病嚴重威脅我國居民健康 低齡化趨勢明顯
- 消除線路施工安全隱患 智慧光網云守護系統成為工地“火眼金睛”
- IMT-2020推進組蜂窩車聯工作組第二十次全體會議 近日在線上舉行
- 氣候變暖將珊瑚推向耐熱極限 人工智能助力尋找耐熱珊瑚